中国政府网 | 人社部 | 陕西省人民政府 | 省人社厅| 铜川市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  本站支持IPv6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正文
【】

推荐内容

王益区创业扶持“组合拳”激发就业新活力

编辑:白山锋 来源: 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12 16:51 浏览次数: 字体:

  场地租金、办公费用、人力成本……创业初期,各项开支困扰着不少创业者。而在王益区,不论是从返乡青年的初创公司到辐射城乡的零工服务平台,还是从家门口的手工作坊到漂洋过海的外贸订单,推出的“创业政策矩阵”让每个梦想找到生长的土壤,让创业者在铜川这片创业沃土上能够安心创业、放心创业。
  8月6日,在王益区七一路洞仙阁526号的陕西启业星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铜川分公司,缝纫机的嗡鸣与绳结编织的细碎声响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生动的生产乐章。这里不仅是灵活就业者的“加油站”,更是王益区人力资源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那段时间真的快撑不下去了,是王益区人社局的工作人员主动找上门,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企业负责人杨康至今难忘。2019年底,杨康带着创业梦回到铜川。那时候的杨康为上海企业拓展业务,由于自身经验不足草草收场,又与朋友合伙成立公司后遇到各种不可抗因素,房租和工资很快耗尽了两个人的积蓄。王益区人社局工作人员在了解杨康的公司经营情况后,得知他是铜川籍高校毕业生,主动向其抛出“橄榄枝”,不仅向他详细解读了大学生创业补贴、见习补贴等政策,还帮他对接本地资源。很快,公司在铜川注册分公司,8名员工享受到大学生见习补贴,解了燃眉之急。在政府的帮扶下,公司与公安、消防救援大队、妇幼保健院等9家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帮助企业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为企业解决了不少烦心事,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零工经济’是片蓝海,但需要规范的平台。”2022年11月,杨康的公司担起“铜川市王益区零工服务中心”的代运营重任,成为企业转型的关键一步。250余平方米的服务中心里,综合服务区、培训区、休息区功能齐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大大提高了灵活就业供求对接效率。
  家住力元小区的井慧娟是“手工编织”项目的受益者之一。“我要照顾两个孩子,没有办法外出打工,该中心的免费编织培训班帮了忙。”如今,井慧娟每天能赚60元,最多一天能挣140元,既能补贴家用,又不耽误照顾家人。2024年至今,该中心累计培训750余人次,其中残疾人200余人次,300余人实现就业,完成50万单手工艺品订单,部分编织品还走出国门,让“王益手艺”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托举”,近年来,王益区人社局以创业担保贷款为“杠杆”,通过创新和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模式,破解个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以及企业带动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个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激发小微企业稳岗扩岗的潜力,有效激活了就业增收的“源头活水”。截至上半年,王益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95万元,其中个人贷款8笔共计195万元;小微企业2户共计800万元,已完成全区年度目标任务的49%。
  创业是就业的“源头活水”,是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支撑,像杨康这样的创业成长故事,在王益区不断上演。从返乡青年的创业梦到零工群体的就业梦,从手工艺品的出海梦到区域产业的升级梦,一幅“创业带动就业、产业反哺区域”的图景正徐徐展开。王益区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金融支持“三管齐下”,让人力资源产业成为“稳就业促增收”的核心引擎,书写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篇章。(通讯员:罗速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