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国家人社部 | 陕西省人民政府 | 省人社厅| 铜川市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正文

就业扶贫“拔穷根”  精准施策助脱贫

编辑:胡桢 发布时间:2020-05-28 09:28 浏览次数: 字体:

  脱贫攻坚以来,铜川市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立足我市实际,对标对表目标任务,突出抓好就业扶贫,通过健全完善就业扶贫网格化体系,以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公益岗位安置、扶持创业等为抓手,大力建设社区工厂、培育就业扶贫基地为突破,全面提升就业扶贫质量,全市就业创业扶贫工作累计投入就业扶贫资金6100余万元,帮扶贫困劳动力6万余人次。累计免费培训19512人次,转移就业13603人次,实现创业378人,就业扶贫公益岗位安置就业2628人。
  一、上下联动,健全完善就业扶贫网格化体系
  (一)健全就业扶贫包抓机制。脱贫攻坚一开始,借助多年来就业创业工作的良好基础,完善了市、县区、乡镇、村组四级就业扶贫组织体系和领导包抓区县,干部包抓村组就业扶贫工作机制。印发了《关于干部包抓贫困村就业扶贫工作人员调整的通知》,全市359名人社系统干部包抓359个村,对全市贫困劳动力状况进行系统排查,督促村组开展就业扶贫工作,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采取“一人一策”。指导就业扶贫信息员登门入户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问需求,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面对面零距离服务,实地了解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培训需求、岗位要求、意向就业地等信息,列出“就业需求清单”,建立了市、县区、乡镇街道办、村组四级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台账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创业台账,实行就业精准帮扶,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动态清零。
  (二)设立人社专员。印发《在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设立人社服务专员的通知》,在全市重点项目、园区、景区设立了71名人社服务专员,既是服务企业、重点项目的用工专员、人才专员、社保专员,又是岗位信息员,闭合“企业+岗位+信息员+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服务链条。
  (三)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包抓服务机制。依托照金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重点对7个深度贫困村提供就业服务。共上门入户推送就业岗位4次 1200余个。组织开展创业培训1期、技能培训2期,共200余人次参加。协助29名贫困劳动力申领了一次性创业补贴。通过打造“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数据库+照金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照金基地培训中心+就业”的就业全链条,共介绍283人实现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95人。
  (四)积极对移民搬迁安置点劳动力提供就业帮扶。全市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家庭有劳动力3478户6970人,已就业6921人,占贫困劳动力总数的99.3%。49人因照顾家人等原因暂无就业意愿。实现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家庭有就业意愿劳动力至少1人稳定就业或创业。一是着力推进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就业保障工作,对移民搬迁安置点群众就业创业需求进行摸底排查,因户因人施策,精准开展就业创业服务。二是征集移民搬迁安置社区物业岗位,将搬迁前在村上从事特设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人员通过培训后转岗到物业岗位,待遇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实现由低收入过渡到稳定收入。三是对未转岗就业和创业的群众,每月由就业扶贫信息员上门精准推荐岗位信息,直到就业为止。四是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帮扶,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通过在集中安置点建设社区工厂、培育就业扶贫基地等举措,拓宽就业渠道,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中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就业“清零”。
  二、各方参与,搭建就业载体,拓宽就业渠道
  (一)扶持建设社区工厂,实现“家门口”就业。2019年8月,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铜川市支持社区工厂建设的意见》,从建设补助、物流补贴、物业补贴等9个方面充分支持社区工厂建设。全市按照1+X(1个中心社区工厂+X个社区工厂)的模式,将箱包制造、毛绒玩具生产、中药材等农特产品加工作为我市社区工厂建设发展的主导产业。2020年春节过后,设立专门的社区工厂推进办公室,专人负责招商引资,协调政策落实,服务企业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以市政府名义印发《铜川市社区工厂建设发展规划(2020—2022年)》和《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支持社区工厂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全市社区工厂建设任务。目前,已建成43家社区工厂,吸纳就业1117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78人。
  (二)培育就业扶贫基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通过服务先行、主动引导,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家、返乡创业者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就业扶贫基地建设,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扩大就近就地就业容量。2019年新认定各级就业扶贫基地14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02人。累计认定就业扶贫基地55家,吸纳1661名劳动力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596人。基本实现了乡镇“无死角”、全覆盖。
  (三)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拓宽创业创新空间。按照《关于转发<陕西省百县千镇标准化创业中心创建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大力建设标准化创业中心,为劳动者提供政策宣传、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担保贷款办理等一系列创业服务。2019年建成5家县级标准化创业中心和15家镇级标准化创业中心,帮助企业和自主创业人员创业就业,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全市创业创新活力。
  (四)深化铜盐劳务协作。一方面协调对接盐城市提供优质岗位,充分发挥劳务工作站作用,增强贫困劳动力就业稳定性。全市贫困劳动力累计赴江苏转移就业159人,省内就近就地转移就业236人。另一方面发挥好铜盐劳务协作项目资金作用,将单一的劳务输出转变为结合当地产业用工需求,合作定单式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全市累计开展苏陕劳务协作培训14期522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1期449人、创业致富带头人65人),276名贫困劳动力培训后实现就业。
  三、系统思维,破解就业培训“两张皮”现象
  (一)大力复制“郗贾”培训模式。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聘请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技术能手对贫困人口进行一对一、手把手培训,在培训中增设“就业创业、脱贫光荣”励志教育内容,打造半小时技能培训服务圈,巩固提升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和转移就业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以高质量的培训教育提升就业稳定性。该模式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4060人。
  (二)大力推广五位统筹培训模式。依托技工院校和龙头企业建设公共就业实训基地开展培训,将各类培训机构的实操训练统一纳入到实训基地,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培训,提高参训学员就业率,形成“贫困人口+就业扶贫信息员+社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公共就业实训基地+就业”的就业循环闭合链条模式。
  (三)积极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依托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农村创业实际需求,在行政村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支持其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创业或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目前,已建成20家标准化创业中心,为贫困劳动力提供“一站式”标准化创业服务。
  (四)加强技能培训针对性。一是开展“菜单式”技能培训。按照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和市场急需紧缺的工种,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二是灵活培训方式。聘请业内专家、教授、技术能手开展培训,集中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以学员实际动手操作为主,手把手传授技术,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技能扶贫,解决贫困人口技能和就业问题,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文:路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