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德强是王益区王家河街道王家河村的果业“土专家”,他凭着过硬的种植技术,从“门外汉”蜕变成了“领头雁”,不仅让自家果园效益连年攀升,更无偿将技术倾囊相授,带着乡亲们走上增收致富路。
刻苦钻研种植技术
1995年,邵德强开始种苹果树。起初,他对果树管理一窍不通,只能请别人来指导。“要种好果树,必须要有系统的知识、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先进的技术。”他从此暗下决心,一定要种出好果子。
订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他把果树种植管理每个要点都记在笔记本上。春天观察果树抽枝发芽的规律,夏天琢磨施肥浇水的时机,秋天研究果实着色成熟的技巧,冬天苦练修剪枝条的手艺。那些磨破了封皮的笔记本里,成了他与果树“对话”的见证。
“过硬的修剪技术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磨炼出来的。果树和人一样,得顺着‘性子’来。”邵德强说:“修剪果树不仅要考虑枝条的疏密,还要兼顾通风透光,让每一根挂果枝条都能均匀受光,这样结出的果实才能个头大、色泽艳。”
求学问道提高技能
种果树的这些年,邵德强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参加高素质农民专业技能培训时,他是老师口中“最积极的学员”。课堂上专心记录,课后追着老师请教,笔记本上写满了技术要点。“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一定要有疑必问,才能学有所获。”他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培训中,从病虫害绿色防控、果树修剪到果园管理要点等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科学的管理技术,让他发展现代果业的信心更足了。
回到村里,他立马把学来的知识运用到果园管理中。如今,他的果园亩套袋量13000至15000个,优果率达到85%之上,亩产量5000至6000斤,亩收入12000至15000元,枝头沉甸甸的果实成了果园里最亮眼的“成绩单”。
果农们遇到修剪、防病、施肥等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邵德强从不推辞,无论是在果园里还是在地头上,只要有人问,他都会手把手地指导,耐心示范讲解每个细节。
倾囊相授共同致富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邵德强经常这么说。自2016年受聘市级果农技术教员以来,邵德强每年培训50名果农,手把手带出3名技术骨干,还建立了双矮示范园,带动周边果农发展双矮果园20亩。现在,他取得了农业技术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农民资格证书,从“土专家”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果业致富带头人。
“以前村里苹果直径70毫米以上的果子占70%,我给大家指导后,现在比例已经达到95%以上了。”看着村里苹果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邵德强眼里透着自豪:“果子规格上去了,卖价自然高,果农的收入跟着涨,大家务果的劲头更足了。”
除了在修剪、施肥等管理技术上帮大家“提质”,他还积极为大家寻找新的增收路径。2024年,经过多方考察,他为果农引进了免套袋品种——红思尼可。这种苹果不仅节省了套袋、摘袋的人工成本,而且果皮色泽鲜亮、脆甜多汁,成了大家抢着种的“香饽饽”。
“我要让现代农业技术在村里扎得更深,让更多人通过发展果业过上好日子,让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面对未来,邵德强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