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一场以“政策暖人心 就业创未来”为主题的就业政策宣传月活动,如暖流般涌动在三秦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陕西省人社部门以聚焦重点政策、重点群体、重点领域为核心,坚持全省联动、多维宣传、典型引路,把政策“礼包”精准送达企业与劳动者手中,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政策知晓度和获得感。活动期间,全省累计梳理发布政策清单153个,印发宣传品25.2万份,制作宣传视频291个,全媒体平台总点击量314.6万+。
统筹谋划“一盘棋”。活动启动之初,我省便树立“全省一盘棋”思路,高位推动、周密部署。配套印发了涵盖七大关键领域、27项具体政策的《现行相关就业政策清单》及服务指南,构建起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与政策宣传“工具箱”,确保活动起步稳、方向准、措施实。全省人社系统干部齐上阵,化身政策“宣传员”,依托“人社工作进园区”、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等专项活动,主动上门宣讲政策、发放联系卡、推送个性化政策清单。
各地纷纷“亮实招”。活动启动当日,全省各市(区)及788个“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同步启动,迅速点燃全省政策宣传的“主引擎”。各地积极创新、竞相发力,推动政策从“纸面”走向“心间”。 数字赋能“添智趣”。省厅推出AI人社科普官“陕仁轩”,融合AI动画、语音与数据可视化技术,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打造生动易懂、记忆点鲜明的短视频。通过朋友圈精准投放,覆盖大学城区域高校学生达10万人次,实现政策“靶向推送”。品牌引领“聚人气”。延安市邀请“安塞腰鼓手”“吴起羊肉剁荞面师”等劳务品牌负责人现场讲述品牌故事;渭南市打造“零工夜站”,将岗位信息与政策服务送入夜市广场,精准对接夜间经济从业群体。政企协同“面对面”。咸阳市积极组织就业政策“进企业”,上门宣讲政策和申请流程。铜川市联合多部门走进产业园区,搭建“政企面对面”交流平台;宝鸡市、杨凌示范区深入工业园区与招聘会现场,开展精准宣讲与“一对一”政策解读,回应企业实际诉求。文艺宣传“入人心”。 汉中留坝县的快板小剧场、城固县的青年创业故事汇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让政策宣传可知可感、入脑入心。 精准推送“全覆盖”。西安市为重点群体定制“政策礼包”与“岗位菜单”;商洛市广泛发放《就业政策口袋书》;全省依托“秦云就业”、人社政务服务终端等平台,推送H5、图解、电子书等产品,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矩阵。
典型带动“树标杆”。宣传月期间,全省人社部门注重发掘和推广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一批政策落实快、服务效果好、带动能力强的先进典型。榜样示范“增动力”。省厅遴选劳动者技能成才、农民工返乡创业、“三支一扶”、劳务品牌带动就业等5类典型事例,在省级主流媒体矩阵宣传。各市积极开展“讲述我的创业故事”“返乡创业专家行”等活动,邀请成功创业者、技能人才、服务标兵现场分享,激发群众就业创业热情。 经验推广“拓路径”。渭南市创新“进商圈、进企业、进驿站、进镇村”“四位一体”服务模式,举办“人社工作进商圈”综合活动;安康市聚力发展“归雁经济”,以政策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围绕“新社区工厂”打造家门口就业圈;榆林市在推动能源化工产业稳岗扩岗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各地结合区域实际,探索政策宣传与服务新路径,促成了互学互鉴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省人社部门将系统总结宣传月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政策宣传从“集中式活动”向“常态化服务”深化,从“点上开花”向“面上结果”转化,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以更精准的服务、更暖心的政策、更务实的举措,不断夯实就业这一民生根基,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