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国家人社部 | 陕西省人民政府 | 省人社厅| 铜川市人民政府

首页 > 专题专栏 > 正文

【创业故事】“牛司令”:让青春之花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

编辑:胡桢 来源: 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1-09 14:20 浏览次数: 字体:

  23岁的刘辉,是耀州区照金镇尖坪村返乡创业的退伍军人。他退伍不褪色,在部队,保家卫国;在家乡,瞄准肉牛养殖业开办养牛场并成立田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不仅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更肩负着带领村民脱贫的艰巨任务。
  2015年,退伍后的刘辉,一直想做点事,减轻父母的负担,再三考虑后,他选择了养牛。刘辉的父亲有着长期贩牛的经验,熟悉市场行情,并且认识一些养牛、贩牛的专业户,再加上尖坪村地广人稀,家家都种玉米,不愁牛的饲料,而且村子又紧邻高速公路,运输也方便。
  综合考虑了种种养牛必备的条件后,刘辉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全力支持,他拿出所有的积蓄开始建厂、买牛、买机械,并在政府的帮助下申请了农机合作社扶持的项目资金,一个占地24亩的养牛场建成了。
  2015年9月,刘辉成功卖了9头牛犊,赚了两万多元,第一份收益,虽然钱不多,但却坚定了他养牛的信心,他决定用这些钱继续扩大规模,并且还要带动周围的群众一起养牛。刘辉说:“我们尖坪是贫困村,贫困户总共有64户,人数较多,村里的土地都不太肥沃,靠种粮食让全村人脱贫致富比较困难,所以我就想通过养牛,带领大家快速脱贫。”
  就在刘辉有这个想法的两个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他的想法在这场“战役”中得到了实现。
  带着村民一起养牛,让刘辉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为了把牛养得更好,刘辉闲下来就翻阅有关养牛的书籍,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向当地的兽医学习,并在畜牧站的推荐下,刘辉又去了省农业干部学院学习有关配种、兽医等常用知识,并和陕西省家畜改良站签订了陕西省秦川牛三元杂交组合试验基地。
  通过几年发展,在帮扶单位和镇政府的帮助下,现在合作社已经成功带动全村64户贫困户当中的63户发展肉牛养殖。村民们根据自身情况,或让他代养,或把牛牵回家自养,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50岁的贫困户张军灵原本在家养了几头牛,因为场地有限,他就把村里利用扶贫资金帮他购买的两头牛放到刘辉的牛场代养,平日里再利用闲暇时间在牛场打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他说:“我妻子是聋哑人,所以全家干啥都得靠我,我一个人精力有限,场地也有限,代养是个好政策,我不用操心分来的牛,只需要管好自己之前养的牛就行了,如果不是这个政策,我怎么能把自己的牛养得这么好?3年产了5个牛犊,每年还有1000元分红,再加上打零工每天能挣100元,这日子让我感到很满足。”
  村民张继锋以前由于没有安全住房和缺技术,日子过得紧巴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田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分给他家两头秦川母牛,在他的精心喂养下,到了年底,两头母牛产了两头牛犊,当年实现增收9000余元,顺利脱贫“摘帽”,同时也坚定了他通过养殖肉牛发家致富的信心。他说:“我觉得养牛确实是个好产业,从2017年最初的两头发展到现在的8头,我从中兴利了,我还准备扩大规模,再养些牛。”
  尖坪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孝说:“我们村上根据当地实际,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采用‘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鼓励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截至目前,我们村共有64户贫困户,其中63户贫困户共养殖肉牛200多头,实现增收100多万,加快了我们村脱贫致富的步伐。”在脱贫攻坚中,尖坪村结合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利用产业扶贫资金,与田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了产业扶贫协议,通过合作社引领和带动,让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同时有效助推了合作社发展,实现了贫困山区“产业兴旺”。
  如今,刘辉亲手打造的合作社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已经建成标准化肉牛舍3栋,共1900平方米,青贮池380立方米,干粪堆棚280平方米,干草库450平方米。今年共养殖200多头牛,年产值达到150余万元。
  “能吃苦、敢创新、政策好,就能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刘辉说,国家对养殖户的一系列帮扶政策和稳定的市场行情,这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业信心,“以后想继续扩大规模,让更多人参加合作社共同致富。”(本报记者 王艳)